鍛件加熱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鍛造變形力和提高金屬塑性。但加熱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如氧化、脫碳、過熱及過燒等。準確控制始鍛及終鍛溫度,對產品組織與性能有影響。山西建業鍛壓
火焰爐加熱具有費用低,適用性強的優點,但加熱時間長,容易產生氧化和脫碳,勞動條件也需不斷改善。電感應加熱具有加熱迅速,氧化少的優點,但對產品形狀尺寸及材質變化的適應性差。
鍛造成形是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的,因此,正確計算變形力,是選擇設備、進行模具校核的依據。對變形體內部進行應力應變分析,也是優化工藝過程和控制鍛件組織性能所不可缺少的。
變形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四種。主應力法雖不十分嚴密,但比較簡單直觀,可以計算出總壓力及工件與工具接觸面上的應力分布。滑移線法對于平面應變問題是嚴格的,對于高件局部變形求解應力分布比較直觀,但適用范圍較窄。上限法可以給出高估的載荷,上限元還可以預計變形時工件外形變化。
眾所周知,鋼中熱或冷卻時要發生膨脹或收縮;此外,相變時也有膨脹和收縮。鍛件在加熱或冷卻時,其內外不可能同時均勻地被加熱或冷卻,工件內外存在著溫差,從而引起比容差。同樣,工件在加熱或冷卻時,其心部和表面也不可能同時發生組織轉變,因而也引起比容差。這些比容差就是熱處理時產生內應力的主要原因。山西建業鍛壓
其中由工件內外溫差所引起的內應力稱為“熱應力”,而由工件內外組織轉變的時刻不同所引起的應力稱為“組織應力”,此外還有沿工件截面上的組織差異所引起的應力。
工件熱處理后的殘余內應力是上述幾種內應力的綜合作用結果。工件加熱時,加熱時間較長,有較充分的保溫時間,而且工件在高溫下具有良好的塑性,所以可以認為加熱時的熱應力和組織應力能夠通過鍛件中的塑性變形、回復與再結晶等過程松弛掉,因而可以認為熱處理后工件中剩下的僅僅是冷卻過程中的熱應力和組織應力的疊加結果。這樣,問題就簡便些了。